"朦朧的街燈 孤立在小雨中 遠處傳來幽幽的歌聲 句句在我心田"
接連來的消息讓人完全無法招架!
[都什麼時候了] 張惠妹 + KSK
在台灣的流行市場很難聽到這樣大膽的歌, 像是第一次接副歌前的"該怎麼就怎麼"那句, 這麼跳tone的樂句會出現實在有驚訝到~
整首歌最重要的反差點出現在樂句的連續性, 開頭的主歌是很連續的, 兩句為一組合, 第一句還做了echo連到第二句; 但到 "電話...關了..." 開始, 開始把主歌建立起來連續的語氣打碎, 這一段是這首歌的重點, 不停在跟自己對話, 且語氣越來越來強烈. 大概是為了突顯副歌要來了, 在接到副歌前做了個記憶點 "該怎麼就怎麼", 乍聽之下有點突兀, 但想想就覺得合理. 第一次的副歌將情緒藉由前面一句壓在較低的位置, 導出我覺得的主題句 "我不値得...快樂..."; Bass進來了, 進到主歌後又消失, 到第二次主歌接過去的橋段再次出現, 可以很明顯的分辨出, 這邊的樂句較前一次連續很多, 到副歌也選擇情緒上做延續; 兩次副歌間的橋段先再次把語氣變回連續, 甚至比主歌的連續性還強, 這樣來襯托出最後一次的副歌相當恰當; 演唱的部分, 尾音的層次很搶眼, 這種語氣處理很細膩的歌曲能否完美詮釋, 這絕對是最重要的.
這首歌的原曲是KSK的Never, 但我只有在他們的網站上聽到短短的幾秒鐘, 無從比較. KSK已經為台灣藝人寫過不少歌, 包括林凡、楊宗緯、Elva、林憶蓮等, 阿妹之前阿密特專輯中的Don't Sail Away也是出自他們的創作, 可以從中聽出他們作品的廣度.
[我很喜歡林凡]
我很喜歡林凡, 從第一張專輯開始, 但在她離開福茂唱片加盟滾石後, 我並不知道她唱了這首歌 - "重傷", 這絕對是首好歌, 情緒編排的很有深度, 很能給演繹的歌手發揮的空間, 但我卻沒有喜歡林凡唱得這首歌...
來回味一下, "一個人生活", 2000年, 林凡.
電子鼓很假, 編曲很保守, 靠著林凡的唱功撐起了整首歌.
[忘情森巴舞] 2009草蜢忘我演唱會
話說我這輩子從沒想過會去看草蜢的演唱會, 但星期日早上的一通電話後就匆忙的決定, 那時連票在哪都還不知道!! 香港藝人的show有他們的獨到之處, 服裝、燈光、舞群、 甚至包括大螢幕上的影片都是恰到好處的配合; 他們三個人當然保養的很好, 唱唱跳跳的, 每一個字都聽得出紮實的基本功, 光是這點就不是年輕一輩的藝人短時間內跟的上的...
當然, 最要感謝草蜢的, 是在此次演唱會中, 賣力演繹了張國榮的10首作品, 讓榮迷們能再一次的, 在演唱會上為他放聲尖叫、高歌、並且默默的流下眼淚!!
20090830 草蜢演唱會: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YGjKyVqIcc/
張國榮2001年Live 演唱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B6SS5RpKa0&feature=PlayList&p=CB92DB20A1F9036B&index=19
[喜歡妳就是這樣的女生] 戴佩妮
沉澱過後再次出擊的戴佩妮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 第二張全創作專輯「原諒我就是這樣的女生」, 持續展現的是她聲音上的可塑性, 每首歌都有不同的風格, 而她也都用了適合的方式詮釋; 與上一張專輯最大的不同在於編曲的用心, 能有這樣的轉變, 黃中岳老師領軍的「低能團(D Power Band)」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玩團這個決定對戴佩妮來說一定很重要, 歌曲中很多的轉折聽得出來是團員激盪的成果, 「吹嗶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這首歌的編曲上還有一個有趣的賣點就是人聲的應用, 像在大約 2:48 的地方, 戴佩妮聲音背後的那個口技(實在不知道該不該這樣稱呼它...)對整首歌的串連就很有加分的作用. 「天生好手」中有段有趣的對話: 「妳最近寫歌怎麼越寫越難阿....有那麼難嗎....」, 這兩個「難」之間的關係很有意思.
快歌的部分, 「看見聽見」與「It's All about Love」也很值得推薦. 大致上, 「看見聽見」有著上一張像「一個人的行李」那樣的編曲方式, 而「It's All about Love」就更不用介紹了, 光是我在便利商店就聽過5、6次DJ播放就知道這絕對會是首受歡迎的歌.
最後, 請記得聽好聽要買正版, 謝謝!
低能團有多低能??? 請看VCR~
http://video.qq.com/v1/videopl?v=5W6bPrxavA8
無心睡眠的哥哥~
無心睡眠,張國榮早期極具代表性的一首歌,儘管日後有許多高手翻唱,但卻無人能及其左右。
從編曲來說,船山基紀(日本編曲家,作品不勝枚舉)的成功在於Bass Riff與Funk Guitar的極佳搭配,從前奏開始,兩者間的交叉關係就非常的協調,Bass Line搭配Rythem Guitar的悶音穩住了節奏,並在每一個Patent的尾端都給Lead Guitar一個表現的機會,當然吉他手也沒錯過,其中幾個雙音滑音的應用,更是將整首歌的線條勾勒的非常動感。
從唱法來談,第一句裡就有許多有趣的細節,例如稍微拖拍的"冷",放輕甚至顫抖的"天~",並刻意地拖到下一句的第一個字等,這些,在無形中都加強了音樂的律動。副歌很難唱,大跨度的音準本來就不好抓,再加上高起來的幾個字都是比較不好唱的嘴形,連續的高音更是直接帶動聽眾的情緒,氣氛營造得相當成功。
撇開歌唱技巧不談,要唱Funk,歌手本身的節奏感一定要特別強,甚至也一定得是個愛跳舞的人,否則光要用聲音來勾引聽眾搖擺是有一定的難度,我想,這或許是張國榮以外的歌手無法將聽眾完全帶入這首歌曲的主要原因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hQfiMM6kp4
今天 該想念張國榮~
你的風采沒人能取代
不管當年為了的是什麼...
至於我們
會記得的是那些你給的感動
是的 你走了 但
聲音裡的情感還在
舞步下的優美還在
眉頭間的深鎖還在
這就夠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V2njWpnQd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YZGB1e_dq8
記憶中最婉約的聲音
在水一方、何日君再來、你怎麼說、但願人長久、我只在乎你、小城故事、再見,我的愛人、別離 …。
1995年,我還在念國小,電台裡莫名的開始不停地播放妳的歌,我沒有搞懂妳是誰,只知道聽妳唱歌會發呆; 長大後,喜歡聽妳用這麼多的音色堆砌出牽動心弦的旋律,每一個字都好似有自己的情緒般; 當然,我還是不了解妳,常去勞軍?不去大陸表演?在日本也極受歡迎?泰國? … 。妳真的離我太遠!
但那些似乎也不重要!妳的歌聲與風采,才是最想被大家記住的吧!